一个时期以来,对于知识经济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规模。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如同对于一切新生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一样,对于知识经济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及时地对知识经济中若干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我国实际,真正做好思想、理论和行动上的准备,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没有一个民族能永远居于历史的最前列。后进国家往往由于抓住了某一历史契机,由后而前,直至迅速崛起,成为历史的幸运儿;而原来先进的国家常常由于漠视某一历史转型契机,由前而后,直至急剧衰落,成为落伍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经济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意味着要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既要完成以往未完成的工业化,又要完成为知识经济作准备的知识化、信息化。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要挑着一副实现工业化的沉重担子发展知识经济,任重道远。如今,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随着“地球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盲目仿效发达国家,不仅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还会丧失现在所具备的某些优势,陷入无以自拔的困境之中。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模式,实现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波浪式梯度推进。现阶段,我们的经济、科技、文化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发展很不平衡。这个国情决定了全社会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步调和模式共同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如果我们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分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要求全国各地、各部门大办知识经济不但不能发展知识经济,相反会中断整个社会迈向知识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要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必须充分利用事物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地域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率先汇入知识经济浪潮之中,然后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发展知识经济,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知识社会经济迈进。就产业而言,我们不妨选择国际上正在兴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规模尚未形成,但发展迅速、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可能带来革命性影响的高科技领域作为突破口,由此形成一部分新兴产业先行突破与传统产业共同前进的波浪式发展模式。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除了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发展教育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加强软件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保护知识和发明创造的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只有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制定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措施,知识经济才会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在知识经济即将来临之时,我们应该给予自然科学以更多的关注,同时,决不能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其一,哲学社会科学以其塑造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劳动者的功能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主要表现为技术功能的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则更多的是发挥理性功能的作用,即通过其独特的教化功能,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觉悟、文化水平、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管理本领和经营才能,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的劳动者在发展知识经济中,就能自觉地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改进、更新劳动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从而提高整个生产力水平。正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这样的特殊功能,所以,完全有理由认为它是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桥梁和途径。没有发达、繁荣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国民素质的极大提高,发展知识经济就成为空中楼阁。
其二,哲学社会科学是制定政策的基本论证工具,它为决策者提供特有的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提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提供实施方案的科学依据,也常常对现实提出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论证方案,供决策者参考,以使制定的政策更趋科学化。革命导师列宁在决策时,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意见。他多次指出:没有专家的结论,没有他们的经常参加,不得实施任何一项重大措施。当今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大型公司的总裁,均有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智囊机构和专家队伍。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功不可没。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研究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律,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在激荡中重组,多元文明在碰撞中融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要依靠哲学社会科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为民族走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可以说,在我们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使命。
其三,未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知识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要求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携手并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方法和观点将在更深层次上互相交叉。这种总趋势决定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一般地说,一个民族的复兴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它原来的文化传统的。翻开世界历史画卷,各国在发展的进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继承了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对民族精神的重新阐释,确立社会成员的民族自信意识和现代开放观念。中国面对知识经济浪潮,不应该也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知识经济是道德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诚实守信,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个人、企业信誉至上的伦理要求相一致。显然,对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的提倡和弘扬,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的信用意识,同时可以使企业信用更加稳定和持久,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知识经济社会要求人们有更加丰富的精神追求和更高尚的思想境界。传统文化在人生价值上,突出人禽之辨,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在道德价值观上,提倡仁与礼的统一,重视人格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在政治上提倡爱国主义,等等。这些无疑有利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保证社会稳定有序。
知识经济是创造经济、风险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是经济增长活动中最具生命力和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但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的高新技术的创新往往伴有巨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从事知识经济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一种勤奋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传统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激发和培养从事知识经济的劳动者勤奋坚韧精神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协调,不允许“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而且更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正好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要求相吻合。因此,对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的提倡和弘扬,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履行起维护整个生态体系内在平衡的崇高义务。
知识经济更是智力经济、智慧经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易经》、《论语》、《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经注》、《天工开物》等都是一座座智慧宝库。在中外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它们被成功运用的范例不胜枚举。日本许多现代化企业至今还把《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列为企业员工必读之书。可以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资源还将会在知识经济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既然没有哪个现代化国家是完全割断自身文化传统而实现现代化的,既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成果对今天知识经济的发展多少还有积极作用,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对它进行合理的继承、科学的转化和有效的利用,使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经济作出新的贡献。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法国巴黎,他们是这样庄严地向世界宣告:“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世界科坛巨擘们对孔子思想的崇高评价,无疑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价值的充分肯定。这不仅令我们振奋和自豪,也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